郑板桥,清朝著名的书画大家,原名郑燮,字克柔,号理庵,又号板桥,人称板桥先生。郑板桥曾任山东范县、潍县县令,政绩显著,后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,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
郑板桥一生只画兰、竹、石,自称“四时不谢之兰,百节长青之竹,万古不败之石,千秋不变之人”。其诗、书、画,世称“三绝”,是清代极具代表性、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人。
【资料图】
后人对于郑板桥的印象,最深的是他的画,其实他的诗词、书法、绘画均有很高的成就。无论诗、书、画,都独辟蹊径,皆充满真气、真意、真趣。诗词和书法的造诣一点也不比绘画逊色。关于他的诗词,试举几例:
《竹石》: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:
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
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《沁园春·恨》:
花亦无知,月亦无聊,酒亦无灵。把夭桃斫断,煞他风景;鹦哥煮熟,佐我杯羹。焚砚烧书,椎琴裂画,毁尽文章抹尽名。荥阳郑,有慕歌家世,乞食风情。
单寒骨相难更,笑席帽青衫太瘦生。看蓬门秋草,年年破巷,疏窗细雨,夜夜孤灯。难道天公,还箝恨口,不许长吁一两声?癫狂甚,取乌丝百幅,细写凄清。
郑板桥的书法,独树一帜,将隶书掺入到行楷之中,同时又以行草的运笔之势来写,自称“六分半书”,世称“板桥体”。
清人蒋士铨评价郑板桥的书法:“板桥作字如写兰,波磔奇古形翩翩;板桥写兰如作字,秀叶疏花见姿致。下笔别自成一家,书画不愿常人夸。颓唐偃仰各有志,常人尽笑板桥怪。”
郑板桥无论做官还是诗画,皆表露出高洁劲挺、特立独行、挺拔刚直的人格特质。关于他的传说典故也是层出不穷。徐悲鸿赞其为“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”。
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文人,是诗、书、画名冠天下的一代大师。人们对于文人的刻板印象里,似乎他应该是一种墨守成规、恪守礼法、文弱迂腐的形象。其实,郑板桥是一位狂放不羁、我行我素、藐视一切、正气凛然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位真性情之人。可能让现在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,他公开坦然承认自己对于男子的喜爱。
(一)坦然表露自己的同性之好
郑板桥在《板桥自叙》中坦然承认自己喜好男色:“酷嗜山水,又好色,尤多余桃口齿,及椒风弄儿之戏。然自筹老且丑,此辈利吾金币来耳。”文中的“余桃口齿”和“椒风弄儿”都是好男风的典故。意思是说,自己尤其喜好男色,但是因为老丑,那些男子常常是因为金钱而接近他。
郑板桥虽然好男色,但在原则问题上绝对不会受到男宠的干扰。郑板桥在《板桥自叙》中说道:“有一言干与外政,即叱去之,未尝为所迷惑。”是说曾经有个男宠想利用自己和郑板桥的关系干预政务,被他骂走了。
郑板桥的一些诗,如《秋夜怀友》、《板桥竹枝词》等都对同性相恋心理有生动刻画。他在其《止足》诗中也写道:“年过五十,得免孩埋。情怡虑淡,岁月方来。时时作画,乱石秋苔。时时作诗,写乐鸣哀。闺中少妇,好乐无猜。花下青童,慧黠适怀。”左拥少妇,右揽美男,好不惬意。
郑板桥大方表明了他有同性相恋的一面,并认为这并未有什么危害之处。他曾说:“风流何罪?无荣无辱无咎。”虽然这样说,但也怕人说他惑于男色,影响为官执政。而且这种恋爱观并非社会主流,不是太过光彩的事儿。于是他也只能在诗词中含蓄地表露自己的同性心理。
如《赠裙郎》:“韵远情亲,眉梢有话,舌底生春。把酒相偎,劝还复劝,温又重温。柳条江上鲜新,有何限莺儿唤人。莺自多情,燕还多态,我只卿卿。”
再如《柳梢青》:“意暖情亲,眉梢有话,舌底生春。把酒偎人,斟又重斟,温又重温。江南二月青青,踏芳草王孙暗惊。走马燕台,攀花禁苑,壮志逡巡。”
清人曾衍东在其所著的短篇传奇小说集《小豆棚》中就描写过郑板桥好男色的故事。郑板桥在山东做县令时,与一个小皂隶就关系暧昧:“郑素有余桃癖。一日听事,见阶下一小皂隶执板遥立,带红牙帽,面白衣黑,颇觉动人,遂见爱嬖。”
郑板桥好男色的事情,清朝蒋宝龄和蒋茝生合著的《墨林今话》也有所记载。《墨林今话》是一本画史传合集,记载了乾隆到咸丰年间1286位画家。《墨林今话》说郑板桥:“不废声色,所得润笔钱随手辄尽。”郑板桥为了男宠,经常把作画所得的巨资转手就花光了。
郑板桥和身边的几个男仆都相好过,他有个僮仆名叫五凤,不幸死了。过了多年后,他看到一个在前面“喝道”的衙役很像五凤,黯然神伤,回忆起曾一直与他为伴、受他宠爱的五凤,便写下了《县中小皂隶有似故仆五凤者每见之黯然》的诗,其中有“口辅依然性亦温,蹉跎吮笔墨花痕。可怜三载浑无梦,今日舆前远返魂”,“乍见心惊意更亲,高飞远鹤未依人。楚王幽梦年年断,错把衣冠认旧臣。”的句子,充分表达了他对于同性男子相恋相思的情感。
(二)欲为男子美臀立法
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,有一次,一美男子因嗜赌犯律,被当众杖责。郑板桥观刑时,见男子美臀受创,竟心疼得忍不住落泪!
郑板桥爱美男子,更爱男子的“臀”。为此,他还写过一篇《美臀赋》,抱怨当时的法律不通人情,动不动就打板子,还非得打屁股,要是碰到美少年,屁股打坏了岂不是暴殄天物。
刑律中之笞臀,实属不通之极。人身上用刑之处亦多,何必定要责打此处。设遇儿者美如子都,细肌丰肉,堆雪之臀,肥鹅之股,而以毛竹板加诸其上,其何忍乎?岂非大杀风景乎!
夫堆雪之臀、肥鹅之股,为全身最佳最美之处,我见犹怜,此心何忍!今因犯法之故,以最佳最美可怜这地位,迎受此无情之毛竹大板,焚琴煮鹤,如何惨怛?见此而不动心怜惜者,木石人也。女人之两只乳,男子则两片臀,同为物之最可爱者。
人无端而犯法,其臀则未尝犯法,乃执法者不问青黄皂白,动辄当堂吆喝,以笞臀为刑罚之第一声,此理实不可解。我又不知当初之制定刑律者,果何恶于人之臀,惩罚时东也不打,西也不打,偏欲笞其无辜之臀也。臀若有口,自当呼冤叫屈。
昔宰范县时,有一美男儿赌被捉,问治何罪,按律须责四十大板,当堂打放。余谓刑罚太重,曷不易之?吏对不可。余无奈坐堂,但闻一声呼喝,其人之臀已褪露于案前,洁如玉,白如雪,丰隆而可怜,笞责告终,几至泪下。
人身上何处可打,而必打此臀,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足下尝谓犯法妇女之掴颊掌嘴,最为可怜可痛。桃腮樱口,岂是受刑之所在乎?板桥则谓男子笞臀,尤可痛惜。圣朝教薄税,若改笞臀为笞背,当为天下男子馨香而祝之!
郑板桥71岁时,在红桥诗会上与48岁的袁枚有过一次会晤。二人相互唱酬,相谈甚欢。酒至半酣,郑板桥说:“若有机会参与朝廷立法,我定要做一件事。”
“何事?”袁枚好奇地问。
“对于今日之刑罚,女子犯法掌嘴,你认为最为可怜。而我认为,男子受刑,用板子打屁股最为痛惜。朝廷若要是将律例中的笞臀改为笞背,我当为天下男子馨香庆祝。”
袁枚一听,立即产生“与我心有戚戚焉”的认同感,与郑板桥拊掌应和。
此后,袁枚多次对朋友提起郑板桥的这个志趣,嗟叹道:“郑大有此意,惜断不能办到,然其所以爱护金臀者,则真实获我心矣!”
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九也记载道:
兴化郑板桥作宰山东,与余从未识面。有误传余死者,板桥大哭,以足蹋地,余闻而感焉。后廿年,与余相见于卢雅雨席间。板桥言“天下虽大,人才屈指不过数人”。余故赠诗云:“闻死误抛千点泪,论才不觉九州宽。”板桥多外宠,尝言欲改律文笞臀为笞背,闻者笑之。
大才子袁枚,既是著名的诗人,也是评论家、美食家,他也同样有“断袖之癖”。他的《子不语》中有大量的同性相恋的故事,而袁枚本人与吴下秀才郭淳之间就有一段同性恋情。
袁枚在《随园诗话》、《续子不语》中,一再谈及龙阳之美,心向往焉。因为他翰林文人、风流俊雅的身世和姿容,仰慕投怀者颇多。《随园轶事》中记载:“先生好男色,如桂官、华官、曹玉田辈,不一而足。而有名金凤者,其最爱也,先生出门必与凤俱。”
而郑板桥对袁枚的《子不语》一书,却极为反感:“余观之,一卷未终,恶心欲呕,头脑昏昏然,肚复亨亨然,隔宿之饭,几至夺喉而出,是何恶札,害人至于如是。深悔当时未暇辩别,遽展其卷,孟浪,孟浪……”郑板桥虽有同性相恋的心理,但未做出太过出格的事,因此他对于袁枚所写的故事,极为反感,说读起来令人作呕。
而袁枚直到年过花甲,还收了年轻美貌的刘霞裳为弟子,每次出游,必与同行。“从游朝腊屐,共寝夜连床。寒暑三年共,文章一路商”。对于他人的质疑、冷眼、嘲讽,袁枚不以为意。
(三)好男风的渊源
同性相恋,是一种很难说清的话题,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和心理领域。产生这种现象,既有心理因素,也有生理因素,还有环境因素等等。
同性之间产生相恋的情感,自古有之,可以说是历史悠久,并不值得大惊小怪。在有些历史时期,同性相好的风气非常普遍且盛行。
中国古代对男同性恋有许多的称谓,比如“余桃”,出自卫灵公和他的男宠弥子瑕;“断袖”,出自汉哀帝和他的男宠董贤;“安陵”,出自楚共王和男宠安陵君;“龙阳”,出自魏王和男宠龙阳君等等。而“磨镜”、“契若金兰”、“菜户对食”则是称谓女同性恋的。
汉代以前,同性相恋仅是君王贵族的特殊癖好,但到了魏晋南北朝,这种风气流行于士大夫之间,还有歌咏之词,甚至社会民众也有人跟风。到了唐朝与五代期间,男色之风逐渐衰败。到了宋朝,男色之风又兴盛起来,至元代又衰。到了明清时期,尤其是清代,这股风气达到巅峰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由于清代盛行“私寓”制度,官吏富商蓄养相公成风。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少男供主人赏玩,称“男风”,小孩被称为“相公”或“象姑”。这种“私寓”制度,直到清末民初才被废止。
明清时期,同性之好成为流行的风尚,好多文人还著于文字。人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危害和不雅之处。
福建一地,男色之风盛行。李渔写道:“此风各处俱尚,尤莫盛于闽中……不但人好此道,连草木是无知之物,因为习气所染,也好此道起来。深山之中有一种榕树,别名叫做南风树。凡有小树在榕树之前,那榕树毕竟要斜着身子去钩搭小树,久而久之,钩搭着了,把枝柯紧紧缠在小树身上,小树也渐渐倒在榕树怀里来,两树结为一树,任你刀锯斧凿,拆他不开,所以叫做南风树。”
文人雅客多将男风视为风雅之事,郑板桥与袁枚便是其中颇知名的两位。
郑板桥一生花在男色上的钱财,不计其数,年老之时仍热衷此道。然而他“自知老且丑,此辈利吾金而来。”他有自知之明,也看清了现实,知道此风多是利益诱惑所致。由此激发了郑板桥对时光易逝、人生无常的自觉和感慨。他的诗作和画作也多表露兴衰难料、世事无常的寂寞和无奈。
郑板桥不仅有“余桃癖”,也喜欢吃狗肉,是一大怪人。这对于爱狗人士来说,可能无法理解,不过在古代,人们还没有如此强烈的博爱意识。
对于狗肉的味道,郑板桥认为是超级美味,他请客人吃饭,常常是“狗肉一盘,老酒一壶”,再没有别的菜肴。他在《潍县答金棕亭》中说:“凡物,质味两佳者固多,有质无味者亦不少。然觉物之具有至味,虽久嗜而不厌者,舍狗肉莫能胜也!”
郑板桥吃狗肉时间长了,也就成了专家。他根据口感、味道的不同,把狗肉分出四个等级,即“一黑、二黄、三花、四白。”意思是,最好吃的是黑狗肉,其次为黄狗肉,再次为花狗肉,最差的是白狗肉。
袁枚是个美食家,写过美食专著《随园食单》。“袁枚最喜品评食物,每尝佳味,著之笔墨,极有辨别本事。”袁枚鉴别美食的大名尽人皆知。然而,郑板桥翻遍了袁枚的全书,也找不到他奉为“至味”、“神味”的狗肉,不免对袁枚的美食品评颇有微词了:“闻其确信因果,生平不取尝狗肉,此是袁家才子的之大缺陷!”(《潍县答金棕亭》)
酷爱吃一样美食,自然也想把它极力推广,而且深谙其烹饪之法。郑板桥认为烹制狗肉必须加少许的姜,“姜者,食物中之秀味,狗肉则为至味,亦神味也。”郑板桥对狗肉、湖鱼、秋蔬的青睐,对扬州的美食风尚有极深远的影响。
郑板桥为吃到狗肉,也是不管不顾,煞费苦心。若有小商贩奉上狗肉时,就创作一小幅画来报答他们。而那些豪门巨绅,有时纵然豪掷千金求购一幅画,郑板桥也不为所动。
当时扬州有一位经营食盐的商人,求郑板桥的书画而不得,就想出一条计策来。一天,郑板桥外出游玩,忽听到琴声,便顺着声音找去,在竹林中发现一座雅致的庭院。眼见一位男子,在在悠然自得地抚琴,恰好有一位童子把刚刚烹饪熟的狗肉放到他面前。
郑板桥见状,喜不自胜,忙上前问道:“你也喜欢吃狗肉吗?”男子答道:“各种美味佳肴中,只有这个味道是最好的。你也喜欢这个味道的话,请品尝一块吧。”两个人还没有通报姓名,就坐下大吃起来。
郑板桥见到墙壁没有点缀,就询问缘故。男子说:“没有上好的字画。此地有一位叫郑板桥的,虽然相当有名,但我不曾接触到他的字画,难道真是最好的吗?”郑板桥笑道:“你也知道他吗?我就是啊!这就为你画些吧。”男子于是拿出若干张纸,郑板桥全部给画了。男子要求在画上题上自己的名字,郑板桥疑惑,这难道不是盐商的名字吗?男子说,自己取这个名字的时候,那个盐商还没有出世,一个名字没有什么妨碍的?郑板桥随即落款道别。
次日,盐商邀请亲朋好友饮宴,与郑板桥交好的人乞求他一同光临。到达后,却看到四周的墙壁上都悬挂着自己的绘画,这不是昨天为那个男子画的吗?郑板桥此时才明白,原来男子受到了盐商的指使,自己上当受骗了,但也无可奈何,谁让自己这么爱吃狗肉呢。
郑板桥无论是喜好男色也好,喜食狗肉也罢,都展示了他真性情的一面,并没有因此折损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,他自己大方坦率承认,现代人有时反倒为他遮遮掩掩、扭扭捏捏、大惊小怪,其实完全不必。
况且,那时的“男风”或曰“南风”,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,当做一种风雅之事。士大夫、富商一方面“押优蓄童”,一方面也娶妻纳妾。清代学者赵翼认为,其时歌郎、优伶的作用,是不亚于女性的“贤内助”的,其诗曰:“从此鸡鸣内助功,不属中闺属外舍。”对这一种双性恋并举的局面,当时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。
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。”有癖好,一点都不妨碍其人格的高尚和艺术的辉煌,反倒显示出此人的有趣可爱之处。人无完人,没有人会一直活在无可挑剔的光芒万丈和洁净无瑕里。有弱点,有癖好,才是有血有肉的一个鲜活的人。
在现代文明社会里,本应对别人的一切选择和喜好予以理解和尊重,允许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文化,可人们的心理有时反而还不如古人开明。
X 关闭
X 关闭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都说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,如果头发毛躁、像枯草一样,就算再美的颜值,在别人眼中也会大打折扣。怎么样打造柔顺健康的秀
(上海战疫录)上海高校架“云梯” 校企隔空交流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(记者陈静)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,即将走上社
中新网西宁4月23日电 (孙睿 赵倩)记者23日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官方获悉,柴达木盆地首家“护蕾女童温馨小屋”——青海省妇女儿童保护“
(上海战疫录)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”处 “文艺团购”线上送“书香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
(抗击新冠肺炎)内蒙古满洲里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 年龄最大的86岁 中新网满洲里4月23日电 (记者 张玮)23日,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(徐婧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23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
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中国核城“四〇四”,曾被网友称为“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”,近年开始在甘肃嘉峪关市城区建起
(上海战疫录)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作者 李姝徵 宋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全区学校每周进行三次全员核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11号楼、4